慢性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cardiacinsufficiency)出现症状时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是多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而造成组织淤血和(或)缺血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维生素a缺乏、动静脉瘘、心房黏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上述病因,可通过下列机制损害心脏功能,引起心力衰竭。
1.原发性心肌收缩力受损如心肌缺血和梗死、心肌炎症、变性或坏死(如风湿性或病毒性心肌炎、白喉性心肌坏死)、心肌病等,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体循环及肺髙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等,均能使心室收缩时阻力增高、后负荷加重,引起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3.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间左至右分流等,使心室舒张期容量增加,前负荷加重,也可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力衰竭。
4.高动力性循环状态主要发生于贫血、体循环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等。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增多,也能引起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心力衰竭。
5.心室前负荷不足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引起心室充盈受限,体、肺循环淤血。
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发作常有以下诱发因素:
1.感染最常见为呼吸道感染,其他有风湿热、泌尿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3.钠盐摄入过多
4.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房扑。
5.妊娠和分娩
6.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输血过快和(或)过多。
7.药物作用①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卩受体阻断药应用不当,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等,抗肿瘤药物等;②引起水钠潴留,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8.其他出血和贫血、肺栓塞、室壁瘤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解剖学改变包括:心脏本身的代偿性病理改变,如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大等;长期静脉压增高引起的器官淤血性病理改变;心房、心室附壁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心腔内附壁血栓常见于左、右心耳和左心室心尖部。左侧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如脑、肾、四肢、脾和肠系膜的梗死。右侧心腔附壁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较少见。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静脉,可引起肺栓塞和不同程度的肺梗死。
(一)NYHA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据患者自觉症状的分级(表12-2-1)。是临床判断心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年ACC/AHA心力衰竭指南将心力衰竭分为4个阶段。NYHA分级是对阶段C与D的患者症状严重性的分级。针对阶段A和阶段B应早期采取措施,可减少或延迟心力衰竭的发生。心力衰竭一旦发生,病情发展可通过治疗减缓,但一般不会自动逆转。
(二)6分钟步行试验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30m(英尺)的直线距离,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患者可根据体力暂时休息或终止试验,6分钟后试验结束。活动距离m为重度心力衰竭,?m为中重度心力衰竭,m为轻度心力衰竭。该活动距离与预后相关,6分钟步行距离m,提示预后不良。虽然患者在6分钟内步行的距离可能受到医师诱导或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影响预后判定的因素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但此方法简便、易行,可为临床提供参考,有助于对心功能的估计和利尿剂的应用。
(三)液体潴留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液体潴留的可靠指标,故体重测量是有效的判断方法。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临床医师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