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赵宾洋吴珺医学界儿科频道收录于合集#儿科病例50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跟着病例学疾病
家里添丁,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大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谁知养到三个月,宝宝突然出现了全身皮肤出血点。家长惊慌失措,四处求医,最后发现竟是遗传病……
快看看孩子怎么了?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3月2天,因“发现四肢皮肤紫癜3天”就诊。
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下针尖样出血,压之不褪色,无粘膜出血,无消化道、呼吸道出血,精神食欲正常。
来院就诊后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血小板(PLT)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正常。纤维蛋白原稍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
考虑血小板功能异常,完善基因检查,提示ITGA2B基因存在杂合突变(c.C>G,来源于父亲),最终诊断为血小板无力症。
2
什么是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无力症(GT)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ITGA2B和ITGB3基因突变导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整合素αIIbβ3)质和(或)量缺陷,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和血块收缩功能不良[1]。
GPIIb/IIIa通常存在于血小板表面,主要作用为纤维蛋白原受体。介导活化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vWF因子、纤维连接蛋白等结合,引起血小板聚集。还通过结合纤维蛋白原诱导血块回缩,加速血栓形成。
当GPIIb/IIIa出现结构或数量异常时,活化的血小板不能或少量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障碍及收缩异常,出现止血障碍[2]。
根据血小板膜GPIIb/IIIa的含量不同,GT可分为3种类型[1]:
3
血小板无力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GT的临床表现为自幼自发性或外伤后出血倾向。出血具有异质性,可为轻微的皮肤粘膜出血,也可为严重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临床以皮肤紫癜、鼻衄、牙龈出血多见,其中鼻衄最为常见且严重[1]。颅内出血、关节或内脏出血少见,月经过多可为青春期女孩的唯一症状。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
GT的出血频率与严重程度不一,且与GPIIb/IIIa的含量无直接关联。患儿可GPIIb/IIIa含量非常低,但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也可GPIIb/IIIa含量正常,但出现严重出血。
因此,GPIIb/IIIa含量不能作为判断GT出血程度的指标。
4
血小板无力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G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表现为:
a.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正常,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分散存在,不聚集成堆;
b.凝血功能(PT、APTT、TT)正常,但出血时间BT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或正常;
c.血小板聚集试验提示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胶原、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多种生理性诱聚剂反应低下或缺如,对瑞斯托霉素凝聚反应正常或接近正常;
d.血小板GPIIb/IIIa含量减少或质量异常;部分患儿可合并缺铁性贫血[3]。
基因检测是GT确诊的金标准。ITGA2B和ITGB3任一基因突变均可引起GT,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缺失、插入、倒置、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等,其中以错义突变最为多见,大片基因缺失较少见[4]。
临床中以杂合子突变多见,纯合突变多见于近亲婚配家庭。
5
血小板无力症如何治疗?
GT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式,以对症支持和血小板输注为主,避免剧烈活动及外伤,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青春期女孩多监测贫血情况[3]。
若仅为轻中度外伤出血、鼻衄、牙龈出血可采用局部止血(局部压迫、明胶海绵填塞、局部用凝血酶等)或口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氨基乙酸等)。
月经过多首选抗纤溶药物,必要时采用孕激素或联合雌激素治疗[5]。
当一般止血无效或出现大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6],但反复输注血小板可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输注耐受。
重组活化因子VII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6],可用于无论对血小板输注耐受或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以及育龄期妇女。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基因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愈GT的方法,对于反复严重出血患儿可考虑HSCT,目前已有相关治疗的成功案例,期待基因治疗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BoteroJP,LeeK,BranchfordBR,BrayPF,FresonK,LambertMP,etal.Glanzmannthrombasthenia:Geneticbasisandclinicalcorrelates.Haematologica():-.
[2]SolhT,BotsfordA,SolhM.Glanzmannsthrombasthenia:Pathogenesis,diagnosis,andcurrentandemergingtreatmentoptions.Journalofbloodmedicine()6:-.
[3]MohanG,MalayalaSV,MehtaP,Ball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