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丁香妈妈
本文预计预读时间:17分钟
最新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到了万人,致死约20万人,尤其是对于新生儿、儿童的影响更大。目前国内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部分特殊儿童药品甚至供应短缺。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2.9%,约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是24.4%,约为成人4倍。年纪越小,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比例的30%-40%。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人类除了癌症、脑溢血和心血管疾病外的第四大死因。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儿童相关用药基因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从而对用药相关位点进行解读,预测个体对药物的代谢情况,给出科学的、安全的用药指导。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包含儿童最常用的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肠胃不适类药物、止咳平喘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镇静安神类药物、抗过敏及哮喘类药物等。检测这些药物相关基因对孩子的药物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终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盲目的医疗费用支出。新年伊始,为大家奉上一份值得家长警惕的「儿童用药名单」,里面包含了需要家长警惕的感冒、咳嗽、退烧等10大类常见药物。 感冒药物1.小儿伪麻美芬滴剂儿童禁用禁用原因:年5月,被国家药监局通知注销。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小儿氨酚黄那敏
建议2岁以下不要用,6岁以下不推荐用
不推荐原因:属于复方感冒药,其中含有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在很多感冒药中都会出现,与同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同吃,容易用药过量,造成肝损伤。
以上三者其实都属于感冒复方制剂(大于等于两种成分的药物),家长容易搞不清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造成重复用药,增加肝肾负担。
对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议感冒复方制剂不要用于2岁以下儿童[2],而国际权威医学资讯查询系统「临床顾问(UpToDate)」建议6岁以下的孩子都应该避免使用,6~12岁的孩子也不要用。
图片来源:美国FDA(左),临床顾问UpToDate(右)4.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孕妇、过敏体质者慎用慎用原因:年10月,药监局要求蒲地蓝修改说明书,该药品存在众多等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孕妇和过敏体质的孩子都必须谨慎对待。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除了蒲地蓝,还有一些同类型的药物也需要谨慎使用。
如果药物说明书语焉不详,副反应和注意事项都只有「尚不明确」,家长需要提高警惕,不明确不等于没有副作用,在合理用药方面我们必须更加小心。
咳嗽药物1.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18岁以下禁用禁用原因:可待因和吗啡一样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长期使用这类药品止咳,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甚至危及生命。年9月,药监局将含有可待因的感冒咳嗽药品列入18岁以下禁用黑名单[3]。除明确标注了可待因成分的药品外,还有一些标注了罂粟壳、阿片酊等成分的药品,也含有可待因、吗啡的类似成分,有类似副作用,常见的一些产品有:(涉及品牌较多,表格中仅为成分名)图片来源:丁香妈妈整理
2.含有(非那根)异丙嗪的止咳药
2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副作用大,可能导致2岁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欧美多个权威机构也都曾提出警告:非那根(异丙嗪)禁止作为2岁以下儿童的镇咳药物来使用。
图片来源:Drugs. 发烧药物1.尼美舒利
12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将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4]。
2.安痛定
任何情况都不建议用
不建议原因:安痛定为氨基比林与巴比妥钠的复方制剂,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和过敏性休克。
从年到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人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欧洲死亡余人。
图片来源:新京报.7.29《副作用频现“争议”药品或边缘化》
3.赖氨匹林
16岁以下慎用,3个月以下禁用
不建议原因:16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脑部不良反应——瑞氏综合征,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5]。考虑到该药品严重的不良反应,加上目前已经有更加安全的替代药品,建议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使用。
4.安乃近类药物
18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的复方制剂,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休克,有致死风险。
国家药监局在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修订安乃近相关品种说明书的公告》,其中明确指出,安乃近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利巴韦林药品说明书图片来源:用药助手 胃肠道疾病药物1.庆大霉素
没有做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慎用
慎用原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究表明:庆大霉素在任何治疗方案下,都具有较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耳毒性的中毒症状为眩晕、耳鸣、耳聋等。肾毒性表现为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严重的因尿毒症死亡。
而且我国目前没有雾化剂型的庆大霉素,雾化使用庆大霉素属于不规范用药,风险更高。
2.藿香正气水
儿童、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不建议原因: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含量通常在40%~50%,无论内服外用,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同类药品藿香正气口服液也要慎用,虽然不含酒精,但药品成份中的生半夏,对动物胚胎有显著毒性,有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的风险。在国家药监局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也被列为了「毒性中药品种」。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疸药物
1.茵栀黄注射液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禁用原因:可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其中含有金银花提取物,更是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曾有致死先例。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原因:可能会出现腹泻、便血、呕吐,对新生儿肠胃有较大损伤,不建议用。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双黄连注射液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出公告,明确4周岁及以下儿童禁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不明,有肌注药致死先例。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药物
1.匹多莫德
3岁以下禁用
禁用原因:年3月,国家药监局通知匹多莫德试剂(包括口服液、溶液、胶囊等)3岁以下儿童禁用,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存在消化系统损害、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
2.保婴丹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原因:早期的保婴丹含有朱砂、雄黄等重金属成分,后来虽然这些药物被剔除,但是剩下的依然有冰片、法半夏、钩藤等等,这些成分的神经系统毒性和肝毒性都教人忌惮,过量使用甚至可能会引起宝宝呼吸抑制。
皮肤病药物1.一扫光药膏
儿童禁用
禁用原因: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一扫光药膏说明书,明确标注儿童禁用,使用后还可能会出现「急、慢性铅、汞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消字号」「妆字号」药膏
不建议使用
不建议原因:一些民间偏方、宣称不含有激素却对湿疹有奇效的药膏,千万不能趋之若鹜。特别是没有经过审批的药物,成分不明,反而很有可能含有强效的激素,长期使用会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
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服务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轻度的不良反应可能会有:厌食、腹胀、呕吐,如果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可能会造成呼吸抑制、循环衰竭、肾功能抑制、耳聋、过敏,甚至引发死亡。儿童和成人药物使用区别在于:-儿童各器官、系统正处于发育期,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儿童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代谢能力较差,更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消化药物能力较差,药物在体内排泄慢,半衰期长,易发生中毒。-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迟,长期应用中枢神经抑制药,会抑制儿童学习和记忆功能,严重者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或障碍。所以儿童用药决不能简单的将成人剂量减半,尽量用儿童专用药,对于药物的选择也需要予以注意。《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年的53%上升到年的73%。从中毒年龄来看,0到14岁的药物中毒儿童里,1到4岁儿童占比最大。
因此,在给宝宝用药时必须谨慎仔细,特别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给孩子选择更安全的药物。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服务,即是针对与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密码进行解读,预测个体对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基因检测的结果,医生可以在开处方时,在药品选择、剂量控制及联合用药等方面提出适合每个患者自己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最终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让我们花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而儿童安全用药就是从基因的层面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提示,由于每个孩子的基因是不同的,所以基因决定的酶的活性也不同。
药物进入到体内需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代谢酶就决定了代谢的这个过程。如果代谢酶活性降低,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进入体内就会造成堆积,诱发不良反应。
所以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决定代谢酶的基因的多态性,从而指导安全用药。
儿童安全用药检测的是基因多态性,一次检测,终身不变。无论用药前、用药后检测,其检测结果都一致。
它不仅可以指导孩子当下安全用药,还可以给孩子一生的安全用药呵护,惠及孩子一生。
儿童安全用药检测的意义
在以下的几种情形下,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1.感冒退烧等常用药的选择
大多数感冒咳嗽药都含有以下成分: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的伪麻黄碱、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
这些成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危险的副作用。
上述感冒药在成人身上的副作用可能只是轻微瞌睡,并没太多伤害。
但孩子尤其是新生儿,肝、肾等器官发育不完善,代谢能力比较差,药里的某些成分可能导致他们肝脏受损或药物中毒。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就是通过对孩子决定代谢酶活性的基因进行分析,获知孩子在使用哪些药物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如同样是退热药,决定布洛芬(美林/芬必得/康恩贝)和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片/扑热息痛片/泰诺林/百服宁)的药物代谢的酶就是不同的,如果您的孩子基因检测结果是对乙酰氨基酚慢代谢,您可以换用布洛芬,避免药物给孩子造成毒副作用的风险。
2.家庭常用药的选择一部分家长会在家中给孩子准备家庭常备药,面对药店里面琳琅满目的药物,许多家长往往不清楚应该给孩子准备哪一种药物。一些家长会听取店员的推荐,一些家长则会依据自己以往给孩子的用药经验来进行判断。由于基因的差异,不同的孩子对于同一种药物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基因检测可以提示对孩子存在风险的药物,根据检测结果,家长可以更科学的给孩子准备家庭常备药,规避对孩子存在用药风险的药物。3.提前知晓并规避不良反应对于“不良反应”,家长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孩子用药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的认识不良反应。孩子出现不良反应并不是药物本身出现了问题,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种有害反应可大可小,轻微症状下孩子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皮肤损害,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孩子带来终身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提起重视。通过对孩子的基因进行检测,能够获得一份孩子的专属用药说明,提前获知孩子对哪些药物存在用药风险,使用时提高警惕。
当然,药物的作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遗传的因素,个人身体情况、心态、饮食、是否有其他疾病、目前在服的其他药物的作用都是影响的因素。
基因检测仅从代谢酶这个层面给出药物是快代谢和慢代谢,判断副反应情况。
是用药的一个补充性判断,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做一个检测。
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大事,我们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照顾的万无一失,但最怕的是万分之一的疏忽造成严重的后果。
客观的评价,用药基因的检测在未来还会经过一些发展的,也许有些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相互作用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可能会有很大的突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