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m.39.net/pf/a_4710498.html

第一节静脉输液

一、常用输液部位

(一)周围浅静脉

(二)头皮静脉(小儿常用)

(三)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

二、选择穿刺部位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和儿童尽量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

2.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的部位。

3.禁止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进行输液。

4.有计划更换输液部位。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1.开放式输液法

(1)优点:可以加入各式各样的药物,所有药物可以混在一起。

(2)缺点:容易违反无菌原则,污染药液。

2.密闭式输液法(重点)

四、操作步骤

1.查对;加药;贴输液贴;插管;核对患者;排气;

2.扎止血带(进针点上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

3.消毒;穿刺固定(15~30度角进针,无痛进针法45度,固定在手背上绕两圈);

4.见到回血(三松: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开关)。

5.输液滴速调节的原则

年龄

病情

药物

成人:40~60滴/分

休克、脱水、脑水肿者

利尿剂、脱水剂

儿童:20~40滴/分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

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2.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用药顺序。

3.滴数的调节。

4.加强巡视,勤观察。

5.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抢救时用大静脉、双通道。

六、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1.常用静脉输液器的点滴系数有10、15、20三种。

2.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分钟)

3.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输液时间(分钟)

七、常见输液障碍及排除方法

(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此时药液输入皮下组织,局部有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药液滴入,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

3.针头阻塞: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放低肢体位置。

5.静脉痉挛:局部热敷,严重者需要更换静脉。

(二)茂菲氏管内液面过高

(三)茂菲氏管内液面过低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氏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1.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松动。

2.滴管漏气或裂隙。

3.头皮针与输液器脱开。

4.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八、静脉输液原则

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

2.补钾四不宜

(1)不宜过浓:浓度不超0.3%;

(2)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二0.1~0.3/kg体重;

(3)不宜过快;

(4)不宜过早:见尿量增加到40ml/h后补钾。

九、常见输液反映及护理

发热反应(常见)

1.发热反应原因:输入致热物质。

2.症状: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

3.护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体温变化。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3)对于严重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应保留输液器具与溶液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如需继续补液治疗,需更换输液器。

(4)对症处理。患者出现高热给予物理降温。

静脉炎(常见)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静脉炎原因: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

3.护理

(1)预防:严格无菌操作;保护静脉: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合理安排补液顺序、点滴速度宜慢、充分地稀释药物。

(2)处理: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湿热敷;药物外敷:金黄膏、喜疗妥;避免再次穿刺。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严重)

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3.护理

(1)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患者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高浓度给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空气栓塞(严重)

1.临床表现:患者有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低,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患者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2.护理: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患者。

(2)拔出较粗、近朐腔的大静脉导管后,严密封闭穿刺点。

(3)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

(4)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第二节静脉输血

一、输血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一)全血

1.新鲜血:保留血液中的所有成分,包括凝血因子,对血液病人、体外循环病人适用(7天)。

2.库存血:指保存在4°C、21天的血液,有红细胞和全部血浆。白血球、血小板、凝血因子失去活性,同时钾含量会升高。适用于大量出血、贫血、血液容积不足。

3.自体血:包括大量内出血或手术前预采。

(二)成分血

1.血浆(主要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

(1)普通血浆:分新鲜血浆和保存血浆。

(2)冰冻血浆:-20℃~-30℃低温下保存,1年。

(3)干燥血浆:保存时间为5年。

2.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后,加入少量生理盐水。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或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悬液

3.白细胞浓缩悬液

4.浓缩血小板

三、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一)ABO血型系统

血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凝集原)血清中的抗体(凝集素)AA抗BBB抗AABA、B无

O

无抗A、抗B

(二)Rh血型系统

Rh阳性者约为99%,Rh阴性者仅占1%左右。

Rh系统的抗体主要是IgG,其分子较小,能通过胎盘。因此,Rh阴性的母体怀有第一胎Rh阳性的胎儿时,很少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情况;但在第二次妊娠时,母体内抗Rh抗体可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新生儿溶血。

(三)交叉配血试验

直接交叉配血试验间接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红细胞血清受血者血清红细胞

四、静脉输血的方法

(一)静脉输血原则:

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无论是输全血还是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

再次输血必须重新作交叉配血试验。

紧急情况下,无同型血,可用O型输给他人,AB型者可接受其他血型血,要求直接交叉。

配血不凝集,量少于ml,慢。

(二)操作

三查:血液有效期、质量、输血方式;

八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配血结果、血液种类、血液剂量。

(三)注意事项

血袋完整无渗漏;

避免震荡、撞击而造成溶血;

取血血液质量的检查;血液无变色、混浊、凝块;

红细胞无溶血:正常(分两层):上层——黄色;下层——暗红色。

溶血:上层——血浆变红;下层——暗紫色。

禁止同时采集两个血标本;

库存血取出后30分钟内输入;

输血前应两人核对并询问患者;

血中不加任何物质(酸、碱、高渗、低渗、钙剂等药物);

输注两袋血之间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输血开始15分钟宜慢,密切观察输液反应。

五、自体输血

(一)优点:同型血液,危险性最小;适合于罕见血型,避免因输血而发生各种传染病。

(二)分类:预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

(三)适应证:

胸腔或腹腔内出血6h之内;

估计出血量在mI以上的大手术;

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

体外循环或深低温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

血型特殊,难以找到供血员时。

(四)禁忌证:

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达4小时以上者;

凝血因子缺乏者;

合并心脏病、阻塞性肺部疾患或原有贫血;

血液在术中受胃肠道内容物污染;

血液可能受癌细胞污染者;

有脓毒血症和菌血症者。

六、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一)过敏反应(较常见)

(二)发热反应(最常见)

症状(输血中或后1-2h):寒战、发冷,继而体温升高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护理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

反应严重者,遵医嘱停止输血;

必要时遵医嘱药物治疗:抗过敏药、激素、解热药、抗病毒药;

将余血、输血器及病人血标本送检,查明发热原。

(三)溶血反应(最严重反应)

定义: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血型不符;输血前血液高温、震荡、保存不当等原因致使红细胞已被破坏;加入不合适的药物。(输血10~15ml即可出现)

(2)临床表现: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第三阶段: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3)护理:

严格查对制度,加强责任心;保留血袋及余血,余血化验;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

保护肾脏,双侧腰部封闭、热敷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口服或静脉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血液透析。

遵医嘱给药,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激素、升压药等。

密切观察病情,生命体症和尿量并记录;心理护理。

(四)大量输血后反应(24h内输血量)

循环负荷过重

出血倾向(潜在并发症)

可能与输入库存血,凝血因子减少有关,表现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甚至出现渗血、出血。通过输入新鲜血可以预防。

枸橼酸盐中毒反应(潜在并发症)

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与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降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8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