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警惕副溶血性弧菌,预防食源性疾病

1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生命力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是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事件最多的致病菌之一。

2

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

任何人都可能食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但患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主要的病因食品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其他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即食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15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4天。典型的感染疾病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呕吐、头痛、腹泻和低热等症状,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为主要特点,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尽管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的7-9月,沿海地区多发,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内陆喜欢生食海鲜的人群日益增多,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较常见。

3

预防措施

要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须注意以下要点:

1

注意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切勿生食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食用。

2

加工食品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

储存、运输海产品要注意低温冷藏,可减少细菌繁殖。

4

如食用海产品后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提供饮食史。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历史文章

你的毛巾用对了吗?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北京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6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