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来临了,你的兔子血虫病你预防了吗

兔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属于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成员,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呈环形、球形和椭圆形,少数呈杆状、月牙状、顿号形、串珠状等不同形态。平均直径为0.2~2.5μm,单独、成对或成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在电镜下,兔附红细胞体呈圆盘状,有一层膜包被,无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结构,在胞浆膜下有直径为10nm的微管,有类核糖体颗粒。暗视野和相差显微镜下,在水浸片或血浆中可见到附红细胞体做进退、曲伸、多方向扭转等自由运动。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红或紫红色,瑞氏染色为淡蓝色。在红细胞上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迄今尚无法在非细胞培养基上培养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0.5%石炭酸于37℃经3h可将其杀死,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兔附红细胞体可耐低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37℃感染力可保存80天;在加枸橼酸盐的抗凝血中,置5℃能保存15天,在脱纤血中-30℃保存83天仍有感染力,冻干保存可存活2年。

兔附红细胞体只感染家养兔,不感染野兔。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兔均易感,但以仔兔和母兔多见,其中哺乳仔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兔附红细胞体在兔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病兔和隐性感染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带菌兔在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如饲养管理不良、营养不良、温度突变、并发其他疾病等,可引起血液中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出现明显临诊症状而发病。耐过兔可长期携带该病原,成为传染源。兔附红细胞体可通过接触、血源、交配、垂直及媒介昆虫(如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动物之间可通过舔伤口、互相斗咬或喝血液污染的尿液以及被污染的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媒介物而传播;交配或人工授精时,可经污染的精液传播;感染母兔能通过子宫、胎盘使仔兔受到感染。

兔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夏、秋和雨水较多的季节,以及气候易变的冬、春季节。气候恶劣、饲养管理不善、疾病等应激因素均能导致病情加重,疫情传播面积扩大,经济损失增加。兔附红细胞体病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与一些疾病合并发生。

兔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兔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兔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兔生产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兔: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兔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兔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兔会变成僵兔。

育肥兔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天-3天。亚急性型病兔体温升高,达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有的病兔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兔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兔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兔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兔尿呈黄色,大便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兔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度),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兔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请您点击了解详情。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兔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打耳号、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兔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兔或隐性感染兔。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多西环素,按预防量定期使用。

--------------------------------------------------------------------------------------------------------------

毛王---长毛兔专用料,中国长毛兔性价比最高预混料

消化宝--幼兔专用料,提高成活率高达98%以上,提高出栏时间10-25天以上

孕宝---种兔专用料,同比提高受孕率10-25%以上,延长种兔使用年限20%以上

全新工艺、全新配方,兔专用鲎素抗菌肽+充足多维多矿+六种氨基酸型预混料

国内性价比第一预混料,请您点击了解详情。

免费-网址:







































中科医院专家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6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