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2而引起的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防治:能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牛奶等;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紫菜头、胡萝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经常食用一些红枣、红糖等补血食物。
0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
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检测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防治: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或10%枸檬酸铁铵5-20毫升,每日服3次。同时还需同服维生素C-毫克,每日3次,以促进铁的吸收。贫血症状消失后,为巩固疗效还需继续服药1-2个月。
03失血性贫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因:严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崩),宫外孕、前置胎盘或分娩时的各种妇产科大出血;支气管扩张或肺肿瘤的大咯血;溃疡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各种手术外伤及外科手术时的出血等。
04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因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发生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症状:这种贫血病人除有一般贫血症状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现象,还有畏寒和发烧等症状。
防治:预防再障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有病情变化及早请医生调治,不要滥用消炎药,及时治疗肝肾病、结核病等慢性病。
05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病因: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症状: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06生理性贫血
由于正常人体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释所引起的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症状:心悸、气促、注意力不集中及腹胀等,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贫血的孕妇还容易发生一种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疾病,在生宝宝的时候还可能出现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
防治:生理性贫血主要是通过食物来改善。
看妇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