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教育这病正值高发期已有7名孩子

春去夏来,天气湿热,各种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稍不留意,就可能中招,特别是猩红热,正值高发期。

(4~6月,11~3月高发,各地略有不同)

据湖北日报网年4月13日消息,医院儿科,猩红热患儿增加,医院儿科一周就有7名患儿被确诊。

一周7名患儿!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医院儿科平均每天接诊1名患有猩红热的孩子啊!

而一旦患有猩红热,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种种症状接踵而来,对于孩子而言,该是多么的难受啊!

做家长的,图的无非就是孩子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长大,谁也不想看到孩子受罪,对于病魔的侵袭十分痛恨。

既如此,就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孩子保驾护航,尽可能保护他们免受病魔的侵袭,让我们一起系统地认识猩红热,了解它,防范它!

猩红热是什么?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等。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中招”?

广东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得了猩红热。

特别是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的外观,呈红色和凹凸状,又被称为“草莓舌”。

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害心脏!

猩红热红疹一周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自愈”没事了?

广东省疾控专家指出,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等,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甚至引起心肝肾等脏器官受损等。

预防猩红热,家长应该这样做!

当下还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治它:

专家建议

1.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换衣物;

2.时刻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

3.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弃置口鼻分泌物;

4.高发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

6.让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

7.患儿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后再回校。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f/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