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服务号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通常以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确定,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儿童贫血指标新生儿Hbg/L
1~4月Hb90g/L
4~6月Hbg/L
6月~6岁Hbg/L
6岁以上Hbg/L
贫血的表现及原因
贫血的病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乃是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所致常见的症状。小儿贫血时可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2.皮肤黏膜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脏器如皮肤、黏膜则供血减少;另外,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也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另一类表现,可能还与贫血的原发病有关。溶血性贫血,特别是血管外溶血性贫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黄染。
3.呼吸循环系统
贫血时红细胞内合成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故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4.消化系统
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长期慢性溶血可合并胆道结石和脾大。缺铁性贫血可有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
5.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
血管外溶血出现无胆红素的高尿胆原尿;血管内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重者甚至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进而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长期贫血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因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过多。在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均多见。长期贫血会影响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贫血的原因很多,概括有: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2、溶血性贫血
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或者慢性贫血。
最常见的贫血是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的治疗1、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对贫血合并的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应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
2、对因治疗
首先要明确贫血的原因,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给予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红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营养治疗
贫血的营养治疗很重要,特别对与营养关系密切的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首先应补充铁剂、蛋白质、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
巨幼红细胞贫血重点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合理的营养,既可以预防贫血,又可以治疗贫血。通过选择合理的食物,可以提供机体充足的造血原料。
在能量充足的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可采取:①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可食用铁强化食品如加铁奶粉,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蛋、瘦肉、绿叶菜等,每天或隔天一次动物血,每周1~2次动物肝约半两。注意含叶酸丰富的蔬菜水果,含维生素B12丰富的动物性食物;
②食疗增加肉、鱼、蛋、奶、豆(大豆制品如豆腐),能提供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造血原料;
③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菜、苦瓜、鲜辣椒、新鲜的水果等,有利于铁铜的吸收;
④咖啡和浓茶含鞣酸高,影响铁的吸收,应尽量避免饮用。食物中的草酸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含草酸高的菠菜、苋菜、鲜笋等应先去草酸(焯水或弃汤)后食用。
小提示
提示:民间补血偏方如红枣、花生米等不能补血,食疗方红枣、当归、阿胶、花生米等可能有刺激造血的作用,不能代替病因治疗和营养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