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品蛋鸡单栋养殖量的增加和大H型养鸡笼的普遍应用,相应限制这些养殖场效益提升的客观性“紧箍咒”越勒越紧。如果考虑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加以解决,就可能成为这些养殖场的“灾害”。
1、上游种鸡的质量与规模可能是限制你效应提升的第一大“紧箍咒”。
无论是养好蛋鸡的“五套马车”(鸡苗、环境、管理、营养、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也或其他,苗鸡质量都是排在最重要位置的因素。种鸡场沙门氏菌、滑液囊支原体、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等疫病的净化,马立克、传支的免疫;种鸡的健康状况、种鸡的日龄;孵化时温度、湿度的控制等,无不影响着鸡苗的质量,左右着养殖效应的提升。
从父母代种鸡规模而言,孵化场1个商品代母雏需要2.4-2.5枚合格种蛋。以商品鸡单栋规模5万为例,需要12-12.5万枚合格种蛋,按照产合格种蛋(或筛选后)产蛋率80%计算,大约需要父母代种鸡的单批次规模约(12-12.5)/80%=15∽15.63万套以上。再按行业内7天种蛋为同批次集中孵化为例,能对接同批次苗鸡的父母代种鸡场单批次(甚至单栋)规模最少为(15∽15.63万套)/7=2.14∽2.23套。种鸡场为了保证鸡苗的连续供应,最少饲养3个以上批次父母代种鸡,这样的种鸡场规模要在6.42∽6.69万套。那么如果你单栋是10万商品鸡,同日龄种鸡需要4.28∽4.46万套,也就是这个父母代种鸡场规模要在12.84∽13.38万套左右。
我们先别说能达到以上规模的父母代种鸡场到底有多少,现实是你跟任何一个种鸡场(孵化场)订鸡苗,它们都会拍着胸部说“没有问题,一定是同批次、同日龄种鸡产的种蛋孵化的鸡苗”。如此,为了要你这个大订单,孵化场(父母代种鸡场)会把不同日龄的种蛋混孵,或延长种蛋的收集时间,再经过选蛋机把种蛋大小筛选后入孵。这样的鸡苗看似大小一样,均匀度也不错,但是内在的抗体和发育状况差异很大,免疫后抗体不一样,随着日龄延长发育的差异也更加明显。如此苗鸡注定难养——你养不好的原因可能不是你的技术、环境和营养,而是扣在你头顶的种鸡场造成。
2、规模的扩大是限制你养殖效应的第二大“紧箍咒”。
2.1规模的扩大、密度的增加提升了养殖难度: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规模扩大后个体之间的分级更加明显,同一鸡舍内感染的频率也在增加。行业内有句话是“密度增加1倍,传染病的风险增加6倍”,这就如开车,开习惯的小车容易,开大货车就很困难。规模扩大后,你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营养的改善,都需要几倍几十倍的增加与努力。养鸡挣钱不是简单的乘法,如是这样所谓专家都去养鸡挣钱了。
2.2复杂的环控设备,需要匹配相应的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一代养鸡人文化程度、技术储备与迅速发展的养鸡环控设备之间存在巨大“代差”。专业性极强的环控设备,别说广大养殖户,就是原来的鸡场技术员都不能很好驾驭。你要不花大价钱聘请有经验的环控专家管理鸡场(即使如此也要反复调整,才能与自己的鸡舍相锲合),要不你就认真学习(这个时间周期很长)。稀里糊涂自己瞎捣鼓是用自己的鸡再做实验。这就像小兽医,把别人的鸡场当成提升自己技术的试验鸡场是一个道理。
2.3高度自动化后对电力依赖,需要做好用充足的应急预案:
全封闭鸡舍动辄饲养三五万,甚至十几万的鸡,夏季酷暑时节一旦停电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为了做好停电应急处置,鸡舍建设之初就要在舍顶设置可以手动开启的天窗,在前中后两侧分别设置3-5个可以打开的应急门。在这个基础上,最好配置可以切换使用的两路电(比较困难),并按照5万只鸡75千瓦的高标准(1万只鸡10千瓦是标准配置)充足配置发电机。发电机最好2台(备用一台),并每月定时开启,储备一定量的油料。
3、单栋养鸡数量多的大H型笼固有的诟病,是限制养殖效应提升的第三大“紧箍咒”:
3.1层数过多、规模过大的鸡舍,给精细化管理、疫病防控带来难度:
5-10层的鸡舍给日常鸡群的观察带来很大的困难,巡视时稍不认真,发现问题时就已经晚了。另外,规模大、免疫时拿放鸡的困难,不少鸡场开产后的油苗免疫频率低、时效性差,鸡特异性抗体水平较低下,在面对重大传染病时增大了养殖风险。这样的鸡场相对于A型笼营养水平需要的更高,更容易出现产蛋率的下降和羽毛质量问题,也更需要配方师针对性去做营养方案。用较高的营养水平弥补管理的缺陷是这类鸡笼、鸡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