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BC的Hb、网织RBC、MCV、MCH、MCHC及RBC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判定贫血类型重要依据:
(1)Hb/RBC比值:正常人:Hb/RBC比值为3gHb/L=万RBC/μL即3:1。AA、溶血性贫血及继发性贫血等属此类。3:1者即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3:1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网织RBC是新生的RBC,可反映造血机能的好坏。正常情况下为0.5~1.0%,代偿性反应者多5%。其网织RBC内嗜碱性网织增多,代偿性功能减低者,低于正常水平。多见于AA,但有不典型AA(1/4)患者可有网织RBC增高。网织RBC计数0个RBC中有多少网织RBC,以其%数表示,是一个比值数,不是绝对值。精确应计算绝对值或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更为确切。
(3)MCV、MCH、MCHC反映RBC病理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即小细胞性正常色素性贫血)
2.RBC形态学在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RBC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RBC形态与排列(如重叠、缗钱状)与涂片技术、涂片部位及厚薄有很大关系。这点在镜检时应予注意。即是合格涂片,RBC形态依然与涂片部位及厚薄等多种因素有关:—如取涂片中心区域,RBC中心淡染,多1/3细胞面积大小
取自涂片薄处或尾部,RBC形态误给人以「球形」,失去双凹盘形,中心淡染消失,所谓类球形改变;—取厚片或制片干燥过慢,RBC未摊开,收缩变形,甚至出现人工中心染色过淡等;—取厚片RBC则重叠堆积,呈假「缗钱状」,不便查清形态;
玻片不清洁,油脂过多或骨髓脂肪过多,制片干燥不快,RBC则会形成人工的中心淡染区或空白区。
3.RBC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红细胞为直径7.2~7.6mm,厚度2mm圆盘状,两面凹陷,中央较薄,着色较浅,在涂片中形态基本一致。
●正常RBC在体内能经受通过微血管的严重变形而不受损害。在高度粘稠血液中的RBC变成椭圆形,红细胞膜围绕着所含Hb旋转,像坦克的踏板(Tread)。脾脏可筛选缺乏弹性红细胞、红细胞异常变形或丧失弹性红细胞,加强对这些红细胞的清除。
●在贫血或有关疾病时红细胞可出现异常,往往一张较满意的血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对贫血的性质确定和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贫血在红细胞形态中主要表现个体及群体大小、形状、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
(1)大小不等(Anisocytosis)及形态异常(Poikilocytos
is),由于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旺盛,而产生大小不等的红细胞及形态多样化异常,常见有:
①红细胞显著大小不等及形态异常如梨形、铃形、少数卵圆形,常见于严重性贫血(包括继发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个体小,大小不等,一般形态异常及中心染色过浅,见于缺铁贫、VitB6缺乏及慢性失血性贫血等。
③红细胞个体小,大小不等,异形,中心染色过浅,出现靶形及小红细胞,多为地中海贫血及某些Hb病。④红细胞个体普遍增大,并呈大小不等,色素浓染,无中心浅染区,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2)多嗜性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Polychromatcphiliomacrocyte,Reticalocyte)为胞体较大的成熟红细胞,由于胞浆含有核糖核酸(Cytoplamia-RNA),淡灰兰色,若经煌焦油兰染色即为网织红细胞。根据细胞嗜酸性物质多少,按Hielmyer分类法:0型:胎幼红细胞浆内嗜碱性网状物质;Ⅰ型:系卷丝状网状物质;Ⅱ型:网眼状物质;Ⅲ型:不完全网眼状物质;Ⅳ型:整个网丝斑点残体。
(3)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Stipplins):晚幼红细胞胞浆及成熟红细胞中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点彩物质。在溶血性贫血、铅中毒(因铅使核苷酸酶受抑制和嘧啶与核苷酸酶缺乏患者增多)。
(4)豪周氏小体(Howell-JollyBodies):在晚幼红细胞浆内和成熟红细胞内含单个或多个紫红的包含物为核碎片或染色体残留物。此物具有DNA物质,是严重溶血、MDS、脾切除后等出现。
(5)卡玻氏环(CabosRing):在红细胞内具有淡紫红色的环形或8字形环状物.曾被认为是核的残余和一种豪周氏小体变种。但日前认为是人工造成的,是退变细胞中凝集和变性的蛋白质,也有认为含有组蛋白(Hisfone)和铁(Feulgen),相差镜下则看不见.见于铅中毒、溶贫、白血病、恶性疟疾等。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得白癜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