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2点,博爱申城疫情防控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33期顺利开展,共有70名志愿者线上参与。上海六院杨医生为志愿者、居民朋友们介绍了关于痛风饮食养生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为大家重点回顾:
痛风分为哪几种类型?
医学中,根据血液中保酸增高的原因,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具有家族性,为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据研究发现,原发痛风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参与嘌令代谢的某些酶缺陷或活性异常,进而导致的代谢紊乱,造成体内尿酸增加。如次黄嘌呤一乌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减低,焦磷酸、磷酸核糖合成酶异常等,使体内嘌呤过量生成,从而产生过多尿酸。不过,也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原发性痛风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据统计,原发性痛风多发生于男性,患病的男女比例近20:1。女性患原性痛风较少,病例中显现,女性仅在绝经期后偶有发生。继发性痛风是指因外界因素引发的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进而导致痛风的情况,这些外界因素包括肾功能减退、各种肾脏疾病、尿酸排泄减少、体内细胞中大量核酸分解,生成大量尿酸、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血液疾病或肿瘤等因素。另外,某些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小量阿司匹林、维生素、磺胺类药物或者肝浸膏等,也可以引起血液中尿酸含量的升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血液中尿酸含量的增高,但不定都发生痛风,不过这些外在因素促使血尿酸含量的增高,间接增加了罹患痛风的危险。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外,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酗酒、过多摄入或分泌乳酸,以及大量摄入富含嘌岭的食物等,亦会引发继发性痛风。痛风发展过程
痛风通常分为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四个时期。一般说来,待自己感觉有痛风症状时,多半已经到了急性发作期。因为前期多以血尿酸含量持续增高为主,通常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到了某夜突然发作性疼痛时,则表明已进入了急性发作期。在急性发作期,脚部的拇趾关节和跖趾关节常最先受侵犯,第一次感觉脚趾疼痛的病人占痛风患者的60%;其次受到侵犯的多为手、腕、膝、踝等容易外露的关节。伴随着钻心般的疼痛后数小时,关节就会出现红肿、僵硬、发热等症状,同时全身体温也可达38C~39C,而且还伴有头痛、心慌等全身症状。急性关节炎发作期持续时间不定,由数天到数周不等,但发作期过后,关节即可还原,而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自急性关节炎第一一次发作后,有可能常常反复发作,而且间隔期越来越短,直到关节炎进入慢性期。慢性期时,骨骼以及关节都已经遭受到了破坏,心脏、肾脏、脑部、皮肤等组织内也将出现尿酸的结晶。一般从第一次急性发作变为慢性关节炎,大概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痛风症状极具迷惑性,通常在急性关节炎发作后,往往会有一段时期没有任何症状。很多病人都是在此阶段放松了警惕,导致加速进入了慢性关节炎期。实际上,在急性关节炎发作到慢性关节炎之间,这段看似“反应良好”的时期是痛风的间歇期。大部分痛风患者都会经历间歇阶段,在急性发作期后一段时间,大概是1~2年内只有1一2次发作。如果此时没有持续控制饮食,继续接受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将会大大增加,面疼痛的关节位置固定,开始进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痛风病能否得到彻底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间着期的重视程度和治疗得当与否。间歇期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患者体内尿酸大平还会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而且其中蕴藏着再次复发的内在因素,-且遇到省风发作的诱因,急性发作立刻就会出现。这就是痛风的发展过程。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要时刻提醒自己;导致痛风再次复发的内在因素一直都存在着,而且将终身跟随。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对痛风的警惕。痛风能预防吗?
痛风对人体的损害是巨大的,而且其病因错综复杂,很难治疗,因此,难免有人要问:痛风能预防吗?其实,除了先天性疾病,其他任何疾病都可以预防。痛风虽然有部分先天性因素,但先天性因素并不成为其患痛风的必要枭件,所以即使家族中有患痛风的历史,后人也可提前預防,阻止痛风在自己身上发生。那么,如何预防血尿酸升高及尿酸盐沉积呢?专家建议以下方法:(1)如果家族中有人曹经罹患过痛风,应及早做血检,检测其中尿酸含量,而且最好每年检查1次。(2)调整饮食。控制摄人外在嘌玲量,减少吃动物内胜、海鲜、肉类及豆类等食物的数量。(3)要保持苗条的身材,防止过度肥胖。(4)要设法增加尿酸排泄。养成按时大小便的习惯,不抑制排床,或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药物等。(5)要尽力避免促进尿酸盐结晶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疲劳、精神紧张,着凉,关节受伤,酗酒,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6)如果检查已确定患T高屎酸血定,则应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增加体内尿酸含量的增加。同时,还要根据发病类型,酌情使用尿酸合成抑制药或促进尿酸排泄药。总体说来,预防痛风要从降低高屎酸血入手,严格控制能促使体内尿酸含量增高的各种因素。重点提示
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成人患高尿酸血症的人大概占成人总数量的7%~10%,其中痛风发病率在此比例中仅占0.3%。目前我国痛风患者中有90%为男性,按照统计,40~50岁的男性为高发人群,其中不少病患皆有家族史。因此,男性应要比女性更加小心,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男性。
往期回顾: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一期回顾《疫情期间的心里调试与自我照顾》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期回顾《疫情期间,如何监测血糖》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三期回顾《疫情期间的营养膳食》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四期回顾《疫情期间,急性胸痛怎么办》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五期回顾《疫情期间,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预防与保健》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六期回顾《疫情期间,如何测量体温》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七期回顾《疫情期间,中医养生之春季保健》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八期回顾《疫情期间,脑血管病防治》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九期回顾《疫情期间,甲状腺疾病与饮食》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期回顾《疫情期间,三高的预防》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一期回顾《疫情期间,睡眠障碍怎么办》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二期回顾《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心理危机调适》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三期回顾《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心理困扰》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四期回顾《健康体检报告解读》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五期回顾《如何认识糖尿病》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六期回顾《糖尿病的夏季合理饮食》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七期回顾《夏季养生》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八期回顾《颈腰痛防护》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十九期回顾《夏日护肤小知识》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期回顾《胃里的致病菌》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一期回顾《夏季养心》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二期回顾《聊聊职业病》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三期回顾《正确对待心脏早搏》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四期回顾《夏日护肤那些事之美白篇》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五期回顾《夏季上火,中医有妙招》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六期回顾《HPV与宫颈癌变》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七期回顾《老年人的合理营养》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八期回顾《您的体重健康吗?》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二十九期回顾《十二时辰的生活好习惯》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三十期回顾《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三十一期回顾《甲状腺结节问与答》
公益科普系列讲座第三十二期回顾《长夏巧祛湿》
文案:杨露
排版编辑:黄晓凤
审核:史黛拉阎
部分图片参考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