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的鲜美是众人知晓的
可是河豚之毒也是众所周知的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的一探美味
河南人王某和7位朋友约在海鲜馆聚餐,为了尝个新鲜,点了一道河豚炖汤,结果,其中一人不幸中毒,医院洗了8次胃才脱险。
河豚
危险指数:★★★★★★
河豚的肝脏、眼睛、血液、卵巢等都有强烈的毒性,1克河豚毒素能使人丧命。每年春天,总有人因此倒下,但永远会有后继者。虽然现在的河豚大多人工养殖,毒性已经弱化,但是在食前,必须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将鱼腹内脏拣清,洗净,然后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复烧煮,更烧得肉烂皮酥,方可食用。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鱼前烧煮一锅“芦根汤”以备解毒之用。食用此鱼,必须特别小心。
作为一名吃货也不容易啊!除了河豚,我们餐桌上还有哪些美味其实也隐藏危险呢?
蚕豆
危险指数:★★★★
本该夏季的时令蚕豆已在苏州市场上市,不少人都买来尝鲜。孰不知,蚕豆的杀伤力可不小,尤其是对于天生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人来说,会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野菜
危险指数:★★★★
春天很多人会踏青出游,顺便再挖些野菜,苏州人就非常喜欢荠菜、马兰头、蕨菜等等,但是,野菜中也暗藏危机。先别说有些地方的野菜受汽车尾气、重金属的污染,有些野菜过量食用反而是危害,就如蕨菜,蕨菜里含有“原蕨苷”,人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因此对于大部分的野菜,食用前最好都焯一下水。
龙虾
危险指数:★★★★
很多人在夏季吃的宵夜几乎被龙虾承包了,而每年4月份起,小龙虾就开始少量出现在市场上。可是你知道“龙虾病”吗?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从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除此之外,小龙虾还可能携带寄生虫等等。因此一天吃龙虾最多不要超过一斤,一周吃一到两次为宜,每年5-10月吃龙虾最适宜。
甲鱼
危险指数:★★★
“甲鱼吃甲鱼,六亲不认”这句谚语说的也许是甲鱼的荒诞,但它的确味道不错。不过其问题在于:如果是野生的甲鱼,它是多年生动物,体内大量的寄生虫不得不防;如果是人工饲养的,则被披露是用性激素催长的,7年的生长期竟然被超浓缩到7个月,令人胆战。医生更告诫:“肝炎病人禁食甲鱼。其丰富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油鱼
危险指数:★★★
说到这个油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你无意中可能就已经吃过了。油鱼与鳕鱼外形近似,很多商贩会用油鱼来冒充鳕鱼,一般是将它加工成鱼段、鱼片。
油鱼属深海鱼,油鱼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蜡酯,由于蜡酯熔点高达℃,人体无法分解及吸收,肠道受刺激后会出现肚泻现象,排出橙黄色的油酯。据了解,油鱼在外国多作工业用途。
鹅肝
危险指数:★★★
它是高贵珍馐,口感芬香醇厚,搭配年红酒便是一席浮动的豪宴。殊不知,这样肥美的它只是得了肝病的鹅的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美食中没有鹅肝这一环,但法国人却想出了用混合小麦、玉米、脂肪、盐的饲料来进行4个星期的强化喂养的方法,使鹅“肝病变”,再者,肝是体内最大的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因此这这美味的背后,也有令人惊讶的担忧。
生蚝
危险指数:★★★★
生蚝之美在其鲜,其鲜在于蚝肉与舌尖的交融,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钟以上”基本属于不懂美味,世界上最好的生蚝产自欧洲、北美与日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这些可靠卫生的产地吃的话,那你还是乖乖吃烹饪5分钟以上的生蚝吧,不然你就只能忍受产生下泻、呕吐与反胃等现象之苦了。
腊味
危险指数:★★★★
过去物流不畅,老百姓不得不杞人忧天,于是采用各种方法把肉类风干做成腊肉、腊肠、灌肠等腊味。但在物流通畅的今时今日,进食腊味已经成了一种口味习惯。它们有种把五香滋味浓缩的味觉刺激,有种体会风端气息的怀旧回忆。
于是,就算知道其中可能加入了发色剂、稳定防腐剂和其他可能的癌变元素,不少人依旧甘之如饴。
狗肉
危险指数:★★★★★
有句话叫“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据说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虽然苏州市场上公开卖狗肉的很少,但有些餐馆还是提供狗肉的。
市场上有些的狗肉是不法分子用毒针进行射杀,这些毒通过血液流通后进入动物全身和内脏。如果这种狗肉处理不干净、不得当,人食用了后,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此外,被屠杀的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流浪狗,其身上可能携带着狂犬病病毒、寄生虫,人一旦食用未煮熟的狗肉,有可能感染这些疾病。
哪一样是你的最爱?点击右下角留言和大家来聊聊!
信息综合自:姑苏美食网
姑苏网综合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姑苏君ID:gusujun;商务。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