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这天,小华妈妈就给家里做了一大桌子菜,小华特别开心地吃了很多。然而第二天小华出现了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吓坏了小华妈妈,医院。
经医生诊断是“食源性疾病”中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妈妈很不能理解“孩子就一直在家吃饭,家里也挺讲究卫生的,为什么会突然细菌感染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类似的疑惑,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增加了市民群众的额外医疗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疗机构门诊压力。
食源性疾病通常具有传染性或毒性,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经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后导致。食源性疾病可造成程度不一的腹泻症状,甚至能导致削弱体力的感染,严重者可致身体多器官、系统受损、代谢性酸中毒等比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其来源包括生的动物源食品、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含有海洋生物毒素的贝类原料等。
春节将至,走亲访友、家庭聚会、朋友聚餐活动增多,处处都是美食的诱惑。加上集中购买年货,制作过年食品,如果在这期间不注意食品卫生,在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稍有不当,便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春季食源性疾病常见的病因:①人群流动疲劳:春节期间人群流动频繁,回乡出行次数多。
②聚餐次数增加:春节期间,家人朋友聚餐频繁,因饮食导致的疾病风险增加。
③饮食节奏、环境的改变:春节期间,聚餐次数及外出就餐次数增多,和平时的饮食节奏有了很大的变化。
④春季的气候特点:春季的广州,气温逐渐回升,气候既适宜人类生活,也适宜病菌生存,容易导致病毒性食源性疾病传播,低温环境有利于延长环境中相关病毒存活时间。
如何识别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常常是由某种受污染食物导致共同进餐者发病,因此,发病特征常表现为一起就餐者短时间内同时发病。具体表现为短时间内多人发病,病例多为同一家庭、单位或一起就餐的亲友;临床表现相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果进食受污染的食物人数多,或者销售范围广,则表现为病例分布涉及面广和来势凶猛等,比如某批次的盒装牛奶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由于销售覆盖面广,一旦饮用,那么波及人群的范围就会比较大。
如何做好预防食源性疾病呢?主要有如下几招:
第一招,食物选购招①选择到正规的经营场所购买
②选择符合各项卫生规定的食品
③按食品包装所示规定保存食品
第二招,食物存放招①食物冷冻应“急”
②食物解冻需“缓”
③食物分成“块冻”。可以减少冻存食物反复冻融次数,减少食物细胞受破坏,让食物更为新鲜。
④食物存放应“短”。对多数日常常食用食物而言,新鲜食用最为健康。
第三招,食物的清洗加工招①水果、蔬菜等应剔除腐烂部分
②用水浸泡足够时间后再清洗以有效去除农药残留
③食物应烧熟煮透以杀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④生熟食品分开加工以防止交叉污染
⑤使用清洁卫生的食品加工工具
第四招,聚餐过程卫生招①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家庭聚餐要避免交叉污染。
②慎食少食生食水产品或腌制海产品,热菜要煮熟烧透,切勿暴饮暴食。
③购买食品及外出就餐索取和保留好相关票据,以备中毒原因追溯调查。
④出现身体不适现象,及时就医。
不慎出现食源性疾病时,该如何处理?千万不要慌,及时就医是关键!
治疗措施有四项:
第一项,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即是患者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范围,在症状消失之前不要从事食物制备工作,勤洗手,减少与他人的接触,预防通过接触传播病菌。
第二项,对症治疗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腹可安或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鼓励患者多喝糖盐水或同类饮料(如宝矿力)。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
第三项,抗菌治疗食源性疾病中细菌性生物所致,症状轻微一般可不用抗菌药物。若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四项,其他特殊治疗常用于动植物毒素(如蓖麻子、河豚鱼中毒)、毒蘑菇和化学物(如甲醇、亚硝酸盐、毒鼠强)等所致中毒的治疗。包括洗胃、灌肠、血液透析、使用特效解毒剂(如亚硝酸盐中毒使用特效解毒剂美蓝(亚甲蓝))等措施。
简单来说:我们应合理膳食、注重卫生,切忌暴饮暴食、大鱼大肉,要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节假日聚餐后,如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立即向市扬监管部门报告。同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呕吐物和相关票据,以备相关部门调查中毒原因和溯源。
知识链接: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做好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呢?①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事故监管和处置,加强食品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管控及必要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卫生意识,减少食物污染。
②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疾控机构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分析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医疗机构要及时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信息报告、生物样品的采集、检测和上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中毒诊治能力培训,及时发现并采取应急对症治疗措施。
③教育部门要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完善饭堂洗手设备,倡导正确卫生习惯,发现可疑食源性疾病病例,立即报告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
④全市各社区、单位通过各自宣传阵地进行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进一步降低家庭、单位饭堂食源性疾病发生率。
来源:广州疾控i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